不只城市中生活的我们为过年过节、婚丧嫁娶的人情支出烦恼,生活在农村的人同样已不堪人情支出的重负。
如今在农村,人情礼种类繁多,礼金数目飞涨。以前农村送礼多是过年和婚丧嫁娶上的亲情礼或友情礼,近年来,送礼名目日渐增多,有“生孩子礼”“满月礼”“结婚礼”“生日礼”“建房礼”“乔迁礼”“升学礼”“参军礼”“开张礼”等等,再加上逢年过节的人情来往,人情礼已经到了层出不穷、难于应付的地步。
过去亲朋好友、乡里乡亲送礼大都是10元~50元,近年来农民往来礼金额迅猛增长,直系亲属送礼由过去的几十元,提升到现在的100元~1000元不等,街坊邻居、朋友同事的礼金则由过去的10元、20元上升到50元~200元不等。
虽然许多农民家庭并不富裕,但在这种风气下,因为害怕丢人现眼,只能咬牙跟着掺和。
礼尚往来本是人之常情,但过度的人情消费,使得农民不得不“挖东墙补西墙,借这家还那家”,甚至往地里少投入一些也得还上“人情债”,这样必然导致恶性循环,带来沉重负担。
要缓解这种状况,要从以下三具方面入手:
一、要求基层干部首先抵制人情风,规定乡村干部和党员只有婚丧事可操办,但要限于亲友,止于四邻,置席不得超过限定桌数,且要事先向纪检部门报告。同时制定对违反规定干部和党员的处罚办法。为加强监督,各乡镇和舒兰市纪委都设立群众举报电话。
二、大力宣传“抵制人情风,倡导新乡风”,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推行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小事不办。
三、根据当地特点因地制宜,发展农村经济,增加农民收入。